第319章(2 / 2)
&esp;&esp;于是便开始有人打听幼学堂收不收学生,可是幼学堂的布坊内部设置的,目的的帮助在布坊做工的女子看护幼童,可结果如今办的跟义学似的。
&esp;&esp;说起义学姜余突然问,“我记得州衙开办了义学,那些人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义学?”
&esp;&esp;禾姐儿听到姜余这个问题就捂嘴笑,“这个问题我也问了。肥皂坊的工人说,义学是培养官老爷的地方,他们不指望孩子未来能做官,若是孩子们去幼学堂学会识字算数,长大之后来肥皂坊干活,说不定能当管事呢。”
&esp;&esp;听到禾姐儿的解释,姜余也忍不住笑了。
&esp;&esp;但是姜余不知道是,就因为有了幼学堂,今年准备想办法来姜家工坊做工的人多了不少。
&esp;&esp;但是姜余依旧没精力管幼学堂的事,因为他要开始准备起“计划种植”棉花的事了。
&esp;&esp;首先,姜余联合州衙做一些村里正的工作,告诉他们计划种棉的事项,并且给了各村里正一些好处,然后再一个村一个村的进行“开会”游说。
&esp;&esp;姜余明确告诉农户,今年州衙种植棉花和种植粮食是一样的税收价格,并且只要农户种出棉花,姜氏就会按照三十五文一斤的价格收购。
&esp;&esp;若是哪一户准备种棉,现在他们的人就会跟着那人过去量地,并且免费提供棉籽。
&esp;&esp;此话一出,不少农户都心动了。
&esp;&esp;因为上年村里的确有很多小贩在收棉花,更何况今年布坊还会免费提供给他们棉籽,这简直是无本买卖。
&esp;&esp;之前村里的里正也和村民都说过,姜氏布坊的老板是皇商,那可是给皇帝老爷干活的人,家大业大,所以若是农户种出棉花后,是肯定有人收的,而且今年里正一家更是带头种棉花。
&esp;&esp;于此同时,因为上年弹劾的事情,府衙直接派人又到了禹州查抄了一遍,紧接着抄了几家,这行为再次紧了紧州衙一些人的皮。
&esp;&esp;而姜余则是在后面让人悄悄买了些被查封的无主田地,今年春天直接用来种植甜菜。
&esp;&esp;最开始在宁隆县,姜余就见识到了甜菜的高产,而且甜菜不仅可以用来制糖,还可以用来酿酒。
&esp;&esp;等了有了甜菜之后,禹州又会多一个进项,姜余对此十分期待。
&esp;&esp;春天万物复苏,禹州城的老百姓莫名发现今年禹州热闹了不少,而且很多外地商户都来他们禹州。
&esp;&esp;自从姜余手底下的羊绒布开始往皇宫里销售,禹州羊绒就火了,不少商户开始往禹州这边跑。
&esp;&esp;原本这些走商的商户都觉得禹州是个偏远又穷苦的地方,然后他们在走进禹州时,就看见了通往禹州的水泥路。
&esp;&esp;宽敞平坦又干净的道路,明明是才下过雨路,车子走在上面却十分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