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399节(2 / 2)
&esp;&esp;只是庙堂衮衮诸公真的以为凭借着南安郡王等人,可以战胜和硕特蒙古?
&esp;&esp;但这种话就不适合公众场合说了,既然天子已经选定了人,再说这种话就是打着天子的脸。
&esp;&esp;南安郡王听得殿中满是响应之声,心头振奋莫名。
&esp;&esp;小儿不知轻重,什么功劳都想揽在自己身上,如今朝臣果然都起了警惕之心,还是太年轻啊。
&esp;&esp;崇平帝道:“子钰,你刚刚成婚,又要去江南清剿海寇,这次就交给严卿等人。”
&esp;&esp;再是好用也不能只用子钰,必须要在兵事上有着可以抗衡的武勋,大汉的兵事不能一条腿走路。
&esp;&esp;这也不能算是打压,子钰去了江南帮着试行新政,清剿海寇,立了功劳,该加官进爵,还是可以加官进爵的。
&esp;&esp;贾珩面色不改,拱手道:“微臣谨遵圣旨。”
&esp;&esp;事到如今,也只能任由着大汉君臣一厢情愿地折腾了,他也算仁至义尽了。
&esp;&esp;事实上,如果没有五次反围剿失败,也不会有某某会议。
&esp;&esp;南安郡王此刻与柳方等人听到那少年的声音,只觉一股舒爽涌上心头。
&esp;&esp;何曾看到小儿这般吃瘪?真是痛快啊!
&esp;&esp;你就是再能打,但天子和朝臣就是不用你,你又能如何?
&esp;&esp;而且,这是君臣起了猜忌之心了?
&esp;&esp;南安郡王目光闪了闪,心头冷笑了一声。
&esp;&esp;一旦君臣互相猜忌,以后反目成仇也只是时间问题。
&esp;&esp;崇平帝朗声说道:“子钰这几天,也收拾收拾去着江南,北静王水溶和两江总督高仲平上疏催了多次,江南和东南沿海,迫切紧要不在西北边事之下。”
&esp;&esp;贾珩拱手道:“微臣遵旨。”
&esp;&esp;说着,徐徐退回朝班。
&esp;&esp;魏王陈然看向那如青松昂然而立的蟒服少年,心头微微叹了一口气。
&esp;&esp;如果是他,定然全力信任着子钰,父皇其实心底深处还是猜忌着子钰的。
&esp;&esp;崇平帝沉吟说道:“领兵主帅已敲定,诸卿议一议何时出兵,出兵几何,粮草辎重从何转运?”
&esp;&esp;贾珩这时候面色默然,此刻他不是主事人,就应该保持沉默。
&esp;&esp;南安郡王道:“圣上,西宁军情急如星火,微臣以为当拣选京营铁骑迅速出兵,如果勇营为京营骁锐,微臣调集此营兵马,由柳芳统领,可为前锋。”
&esp;&esp;贾珩闻言,心头冷笑,这个南安郡王心里藏着坏水,如果调拨了他的果勇营,势必要用为炮灰,然后可以随意炮制他手下的军将。
&esp;&esp;不过此事不需他去争执、维护。
&esp;&esp;柳芳此刻面颊潮红,抱拳说道:“圣上,微臣愿为大军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esp;&esp;崇平帝不置可否,而是看向李瓒,问道:“李卿,施卿,怎么看?”
&esp;&esp;李瓒皱了皱眉,说道:“微臣以为,京营上次调拨果勇营以及奋武营刚历大战,正是将疲兵乏之时,还需休整,如调集兵马,可调集上次在京城留守的兵马,也算是轮换征战之意。”
&esp;&esp;兵部侍郎施杰拱手道:“圣上,微臣以为也是此理,上次女真数路入寇,神京城中留守兵马皆为京中精锐,这次西征,也能成全彼等将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拳拳之心。”
&esp;&esp;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两位爱卿说的在理,京营不是一路兵马,而上次出征北疆的兵马,这次也要休整。”
&esp;&esp;南安郡王闻言,心头虽然失望,但也不好多说其他。
&esp;&esp;好在京营二十余万兵马,还有其他兵马可以调拨。
&esp;&esp;“此次发兵多少为宜?”崇平帝紧接着问道。
&esp;&esp;“圣上,微臣此次扫平青海蒙古,平定西域,至少需十万兵马,同时那红夷大炮也应该拉上。”南安郡王高声道。
&esp;&esp;不等其他臣子出言,崇平帝已开口说道:“这次主要是遏制青海蒙古,收复西域要与和硕特蒙古,准格尔全面开战,我大汉如今正值内修兵政之时,不宜即开国战。”
&esp;&esp;南安郡王闻言,拱手相请说道:“是臣考虑欠妥。”
&esp;&esp;李瓒道:“圣上,既是统合宁夏,甘肃、西宁等地兵马,朝廷兵马也不宜派的过多,否则辎重军需也供应不及,微臣以为五六万足以济事。”
&esp;&esp;“五六万。”崇平帝思量了下,颔首道:“五六万统合宁夏、甘肃、西宁三地兵马,也有二十余万也足用了。”
&esp;&esp;宁夏、甘肃两镇原本就屯驻有十二三万兵马,如果再加上西宁的十余万兵马,兵力的确是够用。
&esp;&esp;崇平帝沉吟片刻,道:“军需之事,谁来操持?”
&esp;&esp;这时,从户部尚书齐昆伸手越出一人,身形肥硕,一晃三摇,拱手说道:“父皇,儿臣愿帮着大军押送粮秣。”
&esp;&esp;崇平帝打量着那面庞胖乎乎,一副慨然之色的陈澄,说道:“你?”
&esp;&esp;“上次在太原,儿臣就已押运过粮秣,如今也算是轻车熟路。”陈澄肥胖面容上带着憨厚的笑意,趁机相请道。
&esp;&esp;崇平帝默然片刻,说道:“那就由齐王陈澄押送粮秣。”
&esp;&esp;上次齐王的确没有出什么纰漏。
&esp;&esp;楚王这时眸光闪了闪,想了想,终究没有拱手出班。
&esp;&esp;看卫国公的意思,似乎不大看好这南安郡王领兵,他是不是应该再等等?
&esp;&esp;对了,南方不是子钰要和北静王清剿海寇,他掺和着那桩事儿也就是了,一样能立着功劳。
&esp;&esp;“军机处拟旨,以南安郡王严烨为征西大将军,掌金印,节制宁夏、甘肃、西宁等军镇兵马,领兵六万前往西宁,点齐军将,择日出征西北。”崇平帝沉吟片刻,说说道:“以仓场侍郎陈澄为粮秣转运使,供应大军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