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2 / 2)
此时他不经想到天幕所说的那个强盛的大唐,到底什么时候他的大唐才能强盛到万国来朝。
李渊的余光扫过一旁的李世民、李建成,到底是恪守祖宗之法还是以贤代长……
【这一次王世充又对窦建德发去了求援的书信,窦建德一开始还是不想理会王世充的,他与王世充之前同盟过,深刻地认识到王世充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但夏国中书侍郎刘彬对窦建德谏言说,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共成鼎足之势。今唐举兵临郑,自秋至冬,唐兵日增,郑地日减,唐强郑弱,势必不支。若郑亡,则夏无法独存。不如放下仇怨,发兵救之。
夏击其外,郑攻其内。必能破唐,唐师既退,我等静观其变。若郑可取则取之,并二国之兵,乘唐师之老。天下可取也~
确实,窦建德这边的计划确实很完美,有条有理的,作为夏国,当然是不能置身事外,这一波如果打赢了,那就是重现当年三国鼎足的局面,打输了大唐直接大一统。
很可惜……窦建德、王世充遇上的是李二凤李世民啊,曾经有一个伟人说过,“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足以证明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历史洪流中是多么的耀眼。】
李世民轻声道:“朱元璋?那个赶走外族,从一届乞丐、和尚到天下之主的大明开国皇帝……”
李世民心中一阵遗憾,这朱元璋也不知是多少年后的人,若可以,他真的很想与此人较量一番。
李渊想起天幕讲到朱元璋时总是踩自己一脚,这会儿儿子压了对方一头,他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任你朱元璋再厉害,还不是比不过朕的儿子,哼……
李世民遗憾一瞬之后,又道:“王世充与窦建德联合也好,省得本王再跑一趟,直接一锅端便是。”
太子李建成:……
【窦建德听了部下的谏言,也是深以为然,所以他这次便答应了王世充出兵的救援。
与此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到洛阳,劝说李世民退兵,李世民直接无视窦建德的劝说。
然而没过几天就发生了我们前面讲过的李渊派遣使者前往窦建德处进行和谈,窦建德早就对罗艺占据的幽州垂涎已久。
见李渊这边开出来的条件更加有可能实现,他立刻就将与王世充“平分天下”的约定给抛之脑后,欣然答应了与李渊的和谈要求。
所以便出现了在九月、十月,唐军在洛阳周边形势一片大好时,窦建德则是一门心思北攻罗艺。
然而一直到十月底的时候,窦建德不仅没有将幽州攻下,甚至前来援助他的高开道居然头一转,直接投降了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