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节(1 / 2)
徐渭笑道:“当然要回,老母亲和妻儿还在家中等我。”
他说的老母亲是他的生母,在他成年之后,就将母亲接回家,这件事当时在绍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朱翊钧又问道:“那明年春天我还能见到你吗?”
明年春天就是三年一次的进士科考试,在进士考试的前一年,全国各地会举行乡试,也就是秋闱。
朱翊钧记得,之前徐渭说过,这次秋闱他想再试试。
徐渭自然也听懂了他的意思,豪放一笑,说道:“我带来的书,到了明年春天,不知殿下能看多少?”
朱翊钧说:“看个十本八本,肯定能看完。”
徐渭说:“那到时候,我可要考一考殿下。
”
“没问题。”朱翊钧笑道,“到那时候,你就会得到一个特别厉害的学生。”
“哈哈哈哈哈哈!”徐渭大笑,“我何时说过要收徒弟?”
朱翊钧说:“抗旨不遵可是要下诏狱的哦,让胡总督给你介绍一下里面的刑法吧。”
“……”
徐渭赶紧向他一揖:“殿下放心,这次我一定能考中。”
因为举人才能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所以,若明年徐渭来京师赶考,那就说明他考过了举人。
而隆庆当时对朱翊钧说的就是,只要徐渭能考中举人,就让他给朱翊钧讲兵法策略。
朱翊钧时常在休息的时候陪着隆庆批阅奏章,但每次隆庆让他批红的时候,他都拒绝。
为什么儿子愿意帮皇爷爷批奏章,却不愿意帮父皇?难道因为他一直在皇爷爷身边长大,所以更亲近一些。
可这些日子,父子俩睡在同一张床上,小家伙常常枕着老父亲的手臂入眠,跟他也很亲。
直到不久之后,隆庆才从黄锦那里解开了困惑。
每天需要拿来让隆……
每天需要拿来让隆庆亲自批阅的奏章很少,题本和奏本加起来也不过十多本。题本倒是简单,按照他儿子所说,写个“知道了”或者“如拟”便可,他甚至不会去看阁臣所拟票签。
对于有些弹劾的奏章,他常常不知该如何批复和处理,拿在手中看着看着就开始走神。
有内侍端上茶盏,黄锦接过来,搁在案前,又见隆庆一封奏章看了许久,忍不住轻声唤道:“陛下,陛下?”
隆庆回过神来,突然问道:“你说……钧儿为什么不肯帮朕批奏章?”
“这……”
黄锦有些迟疑,似乎又有诸多顾忌。
隆庆说道:“你只管说,说错什么,朕不会降罪。”
黄锦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这才说道:“先皇教殿下批阅奏章的时候,已经病了很长时间,常常精力不济。半年之后……先皇就驾崩了。”
别说朱翊钧,就连黄锦也有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一提起世宗,他那苍老的声音也带着哽咽。
隆庆听懂了黄锦的意思,儿子不肯给他批奏章,大抵是因为失去了皇爷爷,不想再失去他这个父皇。
他才八岁,从小跟着皇爷爷长大,至亲之人的离世让他伤心不已。父皇无微不至的陪伴与宠爱又让他渐渐好起来,恢复到以前活泼开朗的样子。
他学会了不去纠结过往,更加珍惜身边的至亲。
隆庆心中百感交集,天大的事情也放到一边,他现在就想见到儿子:“什么时辰了?”
“回陛下,已经过了二更。”
隆庆合上奏折,丢到案上,站起身来往书房外走:“回去了。”
他沐浴更衣回到暖阁,朱翊钧还没睡觉,坐在床边,就着案几上一盏烛火看书。
隆庆挨着他坐下来,问道:“钧儿看的什么?”
朱翊钧把书拿给他看:“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
“那你给父皇讲讲。”
“马谡违抗诸葛亮军令又不听王平劝谏,丢了街亭。诸葛亮以空城计让司马懿退兵后,追究街亭失守。诸葛亮依照军令将马谡斩首,又大哭说自己不是为马谡而哭,是因为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没听,十分后悔……”
朱翊钧讲故事的本事是和冯保学的,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隆庆对《三国演义》并没有多大兴趣,他只是想和儿子互动,听儿子娓娓道来,就感到心情愉悦,起码比批阅奏章愉悦多了。
他从朱翊钧手中抽走书,递给一旁的太监:“睡觉了,明儿还要早起读书。”
“噢!”朱翊钧滚到床里面,不知从哪儿摸出他的布老虎抱在怀里。
太监服侍隆庆换上寝衣,躺上床。自从得知儿子不愿为他批奏章的原因之后,隆庆心里美滋滋的。躺下之后,又把已经滚到床里面的朱翊钧拉到自己跟前,摸摸他柔软的头发:“睡吧。”
春末夏初时节,天气开始热起来,隆庆向来体弱,抱着儿子睡觉也不觉得热。可朱翊钧这样阳气旺,长得快的小朋友,尤其怕热,不一会儿他就挣扎着推开隆庆:“爹爹,我热!”
他不盖被子,只抱着他的布老虎,面朝里,撅着屁股,很快就睡着了。
除了不想上朝,不会批奏章,还有一件事情也让隆庆心累,那就是祭祀。时间长,礼仪繁琐,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