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1 / 2)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大齐的府学县学好歹是已经都开设起来了,不敢说天下所有孩子都有书念,但绝大部分孩子都是要念书的,至于还有的少部分,都是穷困的乡下,就还需要地方上努力,当真做到所有孩子都能念上书。
不过天底下的孩子大多都好玩,学府里喜欢念书的孩子不算多,大部分家长也不指望他们能念出个五六来,因为每年高等学府招收的人数有限,大部分孩子做到能读能算懂律法,就已经可以毕业了。
“我家小子念书实在不成器,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生少了根学习的筋,我和他老子虽然说也是泥腿子出身,打小不认字,但在工坊里也把字认全了,他念了两年书,屁都没学会。”
工坊做事的娘子做工的时候无聊,就会说些闲话。
没成亲的姑娘哥儿说的就宽泛了,而那成了亲的娘子郎君,话题大多都跟孩子脱不了干系。
“许是年纪小还没开窍,我家闺女也是,等过两年就好了。”从前孩子好养,给口吃的不饿死就成,现在日子好起来了,孩子反倒是难养起来,不说吃的喝的,连念书的成绩好不好都要担忧着,也算是幸福的烦恼。
“等两年,哪里等得了,现在工坊招工都要能算会写的,他若在学府里没念出个名堂,出来都不好寻差事。”
这话有些稀奇,倒回前十几年,但凡家里能出来个认字的,都是不愁寻差事的,而现在呢,说不得地里刨食的都能算会写。
“这也是没法子的,实在不成我看你家小子身强体壮,去工地上卖卖苦力也是个出路。”
“苦力的确能挣两个子,但工地上也危险的很,这活不是常干的,等老了身体有的人好受。”就说以前在工地上做工的汉子,哪个不是到了五六十就腰酸背疼的,都是从前落下的老毛病。
“也是如今日子好过了,以前咱们哪管老了怎么样,只管能挣到钱才是。”
“谁说不是呐,往前数十几年,我都不敢想我能活到五十,这会不活到七十那都是命不好的。”
这话一出口,做工的娘子郎君都笑起来,在大齐活到七十还真不是问题。
不说粮食,就是有个三灾六病的,还有医院可以去看病,从前穷人家哪里敢去看大夫的,不说一副药钱多贵,就是十几文的诊金也都是不舍得的。
顶多是哪家大夫心善,开义诊去沾沾光,但多也买不起药吃,若只是病痛还好,忍忍就过去了,真要得了要人命的病,别说治了,就是死都死不利索。
而大齐,是定了至少每县一座医院的,最开始因为大夫数量不够,大部分县城都是把本地的大夫聚集起来培训几个月,就走马上任,但随着学医的孩子多起来,如今各地县城的医院也越发正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