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1 / 2)
这是崔闾手上最大的一副底牌,从收服漕运码头时起,这些人就相当于他的私兵,平时负责监管江上人流,替他收集一些暗道消息,遇重要事时,也是他能动用的最不引人注目的一股势力,那不能叫王听澜和娄文宇知道的,有关于千斤鼎的真相,却是能够告诉他们的。
比明面上的保川府兵,更具有奇兵效果。
现在,就等遗老会的人跳出来了。
回航的海船上,张廉榷并不认得太上皇,当然也不知道江州府台已经叫崔闾坐了,他只看着船上幡旗上的“武”字,又听周围人管武弋鸣叫将军,便只当这是朝廷派来的兵。
他倒是能猜,按着当时严修的情况,怕是已经被毕巡按给拿了交给朝廷了,海船能打上东桑,那九家子人怕也没落着好,他作为当地的小县令,受蒙蔽听从上锋差遣,没什么不对,反倒是冒杀官员的崔氏子,当被治个死罪,以儆效尤。
太上皇坐的是先缱船,武弋鸣拿下了东桑岛后,由当地人指点,找到了两座金山,和一处藏量非常丰富的银矿。
张廉榷完全是自己找上来的,说自己是大宁江州府滙渠县令,被人害了才沦落至此,求他将他带回去。
太上皇在东桑地面上转了一圈,被武力镇压后的东桑简直乏善可陈,他让武弋鸣直接将刚成就的幕府势力,全部斩杀,平民按男女分列,全部押往金银矿进行开采劳作,一把火焚了他们自创的语言文字,从早年发往东桑的大宁罪民中间,挑了识字的,教他们大宁官话。
武弋鸣不解其意,但照做。
太上皇便带着张廉榷,先坐了船回返。
在船上听张廉榷告崔闾的刁状,当消遣,玩味的顺着他的话连连点头,“是该杀!”
江州百姓的日常, 好像突然转进了一个奇怪的拐点。
往年冬至期,佃了田地的人家,此时都在忙着翻地晒田沤肥, 为来年春耕作准备,没有资格佃地的灶户,在晒盐场也进入半休憩的状态里, 只能回家抠脚,等着十天半月一次的轮换烧卤日。
冬天日头短, 一天的晒盐量不够几锅烧的, 晒盐区里便用不了那样多的灶户,又不愿白开工钱养人,每年的这个时节, 也是灶户日子最难熬的, 江不能下, 海不能捞,全靠着夏日旺季辛苦攒下的余钱过活, 一个冬耗一年本,如此往复,灶户想要积攒余财发家脱贫,那是不可能的,一辈辈人只能这么靠着盐场苟活。
而江上漕船因为与对岸不通,在鱼不肥虾不跳的时节里, 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 整个江州的冬日是萧条又冷清,连猫猫狗狗都懒得动弹, 人为了节省力气口粮,一天一顿的守在家门口抓跳蚤, 毫无生气活力。
日子过的没有盼头,一代代的只能这么干熬着,熬到死,还没有土埋,往水里一撂,人的一生啊,就没了。
生活的转机是怎么来的呢?
后来有经历全程之人,给子孙辈们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