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1 / 2)
赶紧干活去吧!不许再懒了。
官道修好了,商铺整改了,田地上的人头攒动起来了,连小孩子们都有了去处,那崔氏族学收蒙龄儿童,四岁能离了大人手的,会抢饭碗吃饭的,都要,且至八岁前的这段日子,只管带张嘴去就行了,免费给人养孩子,还管教认字算学。
这就跟啥?自己只管生,崔氏宗族一家管养,消息放出来的时候,当天族学报名处,连两岁刚断奶的娃都来了,手里捧着碗,努力扒饭用事实告诉招生办的人,他们会吃饭了,年龄不要卡太死,他们在家,大人也不是时刻看着的,所以,可以求个学上否?
把管着这一摊子事的李雁萌死,后来派了专门的妇人考察这些孩子,真不哭不闹的,能听懂大人话的,收就收了吧!
因为之前生活贫苦,真一家生很多个孩子的人家并不如想像中那样多,依然男多女少,且一开始来报名的都是男娃,等说女娃一样要的时候,这才渐渐有人家肯将女孩送来了,崔闾收到李雁做的汇表,上面上男女比例,达到了惊人的二十比一,李雁很忧心,在汇表中说了很多男女比例不平衡的隐患,这之后,也才有了学龄前的小童班。
本来崔闾的族学,只是想招年龄到达启蒙阶段的,可被李雁这么一道汇表总结,崔闾这才增开了小童班,目地当然是为了提升女婴的存活率,让那些生了女孩的人家,可以放心留下养,养个两三年,就有崔氏族学收去养了,这等好事,没有人家不答应的,等到府城溺婴池一事闹的满城沸腾,崔闾更觉这一步棋走的甚对。
等太上皇从海上回来,不管自己设小童班的目地是什么,有溺婴池的事一对比,都再不会有人质疑他有作秀媚上的言论。
崔闾可是真金白银的砸出去的,因为人数太多,族学招不下,最后是跟几个富户乡绅一起,增设了几个分部,比如,在某户人家的族学招牌旁边,再竖一个牌子,上书“崔氏族学小童班几几分部”,然后每月汇总花费,到崔氏账房那边报领,并有专人负责每日抽查。
这不像修路挖凿水渠,属一笔有预算的开销,学一办起来,就是持续性烧钱的门面,哪天崔氏不干了,不止好事变坏,还有可能被尝到甜头的百姓埋怨,都是能够预料的不可控后果,常理的善事范围里,这种有可能吃力讨不着好的事情,都少有人做,可崔闾既然做了,就没有想要虎头蛇尾,除非崔氏真有一日被灭门了,否则这学堂是指定要开下去的。
至于开销,先前是想着把祖宅银子全花掉,花的一文不剩再说,后来事赶事,钱堆着钱的,这项开销反而已经不成负担了,因为李雁的汇表给了他新思路,之前藏在后山里的银箱子,一直不知道怎么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兑在正常流水中花出去,有了小童班的规划后,不用崔闾说,崔元逸也知道那批钱该怎么提出来洗一遍入库了。
回头无论东桑岛那边打出什么来,想查蒋冯两家藏金的去处,都没有证据能证明与崔氏有关,想要查账,也尽管来查,崔元逸已经借着族学的动作,将账抹平,做的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