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1 / 2)
他将这些登记在册的第三性人,全部另立了户籍册,并且向其所在的家族下告示,其至成年时期,每旬会有专门人上家暗访,并定期宣召入衙署问话,等至成年可婚配时,其婚姻自主权归衙署,家人可从旁递人选作参考,但有令衙署方和男孩方不满意者,都可否决不要。
全府城最后清查出了二百八十几个这样的男孩子,崔闾干脆直接将这些人纳入衙署保护范围,并规定了他们的婚姻归属权归衙署主官所有,再不得以私下交易买卖等事,令这些人暴露在那些猎奇者的变态手里。
想要与他们合婚,或者本身就想以聘契弟,胜过娶妻者,就拿出正确的姿态,上衙署来。
民间的契结风气他禁不住,也没法禁这种人之选择不同的各取所需,但第三性征者的婚姻,草创期就不能马虎,必须得把规则给立清楚了,严令刑止,才能够将这股由赵从海夫妻与许夫人间,引发的私聘事件等歪风邪气给压住。
为此,他还重新传唤了赵从海夫妻,与许泰清母子,并派人找来了人证,证明当日卫沂是被许夫人给遣返归的家。
遣返,就等于自动解除了契结之事,私聘也就不再成立,许泰清还想挣扎,说那只是权宜之计,一时之气,并非想要真的与卫沂了结,说他本人是愿意继续这种契结关系的。
卫沂却冷漠未评,只将手中牵着的两个妹妹紧紧护着,对于许泰清投来的眼神,半点未给回应。
孩子他可以生,他认了,但孩子他爹,他却可以不要,崔大人说了,他可以另立户头,等考了功名后,更无需担忧许家。
如此,崔闾以此事造成的恶劣后果为由,重新给赵从海夫妻定了罪,不仅发往晒盐场劳作半年的惩处,赵从海的两个女儿,从此交由卫沂抚养,免得他们夫妻的歪心邪思教坏了孩子,而许夫人和许泰清,则罚令在卫沂孕子期间,不得靠近其住处百米,但有发现始人告发者,便要押往衙署大堂门口,脱衣打板子。
许夫人拉着许泰清,当场掩面逃回家,自此再不肯往有卫沂所在的地方凑,也禁止了许泰清要往卫宅找人的打算。
打板子就够丢人了,脱了衣裳打,干脆死了算了。
这里不免得提一句,那撞鼓而亡的男孩子嫡母,回了家就被夫家以,家外衣裳不整,有失妇德为由给休回了娘家,而娘家亦嫌弃她丢人,将其送至府城外的庵堂剃了发,至于那男孩子的父亲,则被其族除了名,整个家妻离子散。
如此,卫沂得到了久违的平静,带着两个妹妹,搬到了外城离码头处最近的一所宅子里,购房的银子,是崔闾罚的许家赔偿,整整让许夫人掏了三万两出来,且说明这只是养胎的前期费用,后期生产以及养孩子的钱,衙署这边会一并派专人做了表来报销,必得让这些人知道,碰了不该碰的人后,要付出怎样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