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1 / 2)
这些大臣,苏清之自然得留着,清理的,都是花钱买官爵,然后上任后不思怎么做好一介父母官,而是大肆搜刮地皮,让各州县的情况,更加的雪上加霜。
主要就是清理他们。
苏清之并不讨厌花钱买官爵,毕竟有时候有钱也是一种实力。但是反感为了捞回成本,不干正经事只为搜刮地皮的行为。
百姓已经够苦了,结果傻逼们让百姓们苦上加苦。
这些混账玩意儿被清缴出来,苏清之自然不会放过。一来还了朝野清明,二来丰富国库的同时,还有足够廉价几乎不需要成本的劳力挖煤搞工业。一举多得,导致苏清之在抄家流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别说,时间久了,连卫璎玑都跑来劝谏,说苏清之再这样造作下去,大半的朝臣都得惶恐去世。
苏清之:???
有那么夸张嘛!苏清之不相信,坚定否决卫璎玑的说法。
就有这么夸张。卫璎玑强调:不然我好好的,干嘛非要上杆子来劝谏。有那闲功夫,我处理宫务,孝顺太上皇后不好?
提到太上皇后,就不得不说因子获封太上皇上的袁逢。这老登成天长吁短叹,没明着说苏清之大逆不道,但是呢,话里话外,都流露出一种思念另外一个儿子(特指袁绍)的情绪。
苏清之不想惯着他,就跑去崔氏面前拱火。效果嘛,不能说好,而是相当的好,袁逢这老登,直接被崔氏挤兑得连续郁闷好几天。
袁基都在床前侍奉好几日,就只有苏清之,假装不知道袁逢的矫情劲儿又犯了。
是真的矫情,矫情得连崔氏都不想理他。
袁逢这个老登,觉得自己的夫纲不正,就想着给苏清之找庶母。
对此,苏清之的态度是,夫人随便袁逢找,至于认不认庶母,那就是他的事儿了。
虽然古代以孝治国,但如果袁逢这老登不知道客气为何物,苏清之不介意大义灭亲,收拾袁绍。
反正袁绍在袁逢的心中,才是好大儿。那他这个带孝子,自然就受了气,找袁绍的麻烦。
的确,梓潼你孝顺母后就成,至于其他人,啧,作为儿媳,是不好干涉公公的私生活,如果其他人非要闹腾,梓潼就直接送他回老家叭。
那袁绍?卫璎玑询问苏清之准备怎么处理他。
圈禁咯!
不然咋办?
杀嘛,不至于,但又怕袁绍不断上蹦下跳给他找麻烦,所以封王圈禁,好生好喝供着,但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