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1 / 2)
快到知命之年了。赵祯感叹,继而慈爱的继续说话:父皇相信太子,一定能够让大宋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苏清之:
苏清之沉默两秒钟,果断开口。儿臣觉得吧,大宋的辉煌在于开疆扩土。父皇说相信儿臣,大概是放手让儿臣去做。儿臣懂了,明白了,还挺父王放心,儿臣定然为大宋开疆扩土,让大宋像大唐一样,万国来朝。
赵祯:
他是这个意思?
赵祯迟疑了,反复思量,还是没想明白苏清之怎么这样理解。
再创辉煌的意思是开疆扩土?
难道不是奋发图强,战战兢兢的处理国家大事?怎么到了他儿子这儿,就拐了八道弯,变成了开疆扩土。
他知晓大宋羸弱,国家武装不足,一心想要改变,却始终不知道该怎么改变。再加上他原来没有儿子,可不就将7成的心力,都用来生孩子。
现在好了,他的儿子雄心壮志,想要开疆扩土。赵祯不知道怎么做,想来想去大概只有放权,于是乎,赵祯几番欲言又止,到最后还是放手让苏清之去做。
苏清之历经无数世界,当过好几次的皇帝,如何做个好皇帝都知晓,怎么做一个合格甚至出挑的皇帝,自然同样清楚。
军事力量自然得加强,但现在并不是好时机。或者说,目前最主要的,还是平衡文官武官之间的不平等。
文官就做文官该做的事情,抢武官的工作干什么。整个大宋的中枢朝廷还不够他们霍霍的,非要插手武官该干的事情。
不是苏清之看不起读书人,本身他就是读书人,六元及第的状元,而且还是13岁的六元及第的状元,可不是一般读书人能够做到的。
而且哪怕是苏清之,他都不可能像文官那样将权利全部巴拉进怀里,也不看看自己合不合适。
不过苏清之的身份,毕竟不一般,作为大宋皇朝的继承人,苏清之不能像大宋的其他皇帝一样,只学文不习武。相反,要做到文武双全。
即便不能做到,也要了解武乃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如果只是文昌盛,就如同小儿抱金砖过闹市,是只狗都会上来咬一口。
历史上大宋的国力强盛归强盛,指的是经济发达。年税收的话,算是各个朝代最多的。可偏偏,说句悲哀的话语,大宋时期的国土面积,是最小的。
文风盛行,达官贵人奢靡成性,连皇帝都无心政务,成天研究字的n种写法。每次周边国家挑衅,第一个反应就是花钱买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