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2)
其实说来也简单,县衙主簿家里的千金月底便要成亲,为此特地在闫家金玉行里订做了一整套头面首饰。
其中发冠和发簪都需要用到形状大小一致的粉白珍珠,好巧不巧,河运的货船出了事故,刚好丢了那盒最重要的珍珠。
若不是有阮祺出现,等到日后主簿怪罪下来,他们店铺很可能真的要关门大吉了。
宋柳看顾的摊子正在街口的交汇处,位置十分不错,阮祺有些犹豫。
“你把空位让给我,会不会不太好……”
街市人潮拥挤,临近摊位都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即便宋柳愿意给他们让出空位,也难保不会影响到周围的摊贩。
“你们是卖甜豆糕的吧,”隔壁另一个摊主是名中年汉子,闻言连忙摆手,“不妨事,这边地方够用了。”
汉子模样憨厚,身前似乎是卖汤面的摊位,隔着老远便能闻到一股浓重的辛辣味道。
“那就麻烦了。”董念上前给两人道谢,招呼阮成丰将摊位支起来。
蒸笼上锅,白雾缭绕,独属于糕点的甜香很快飘散出来。
“不麻烦,”汉子摆手笑道,指指自己的面摊,“我这边卖的汤面是麻辣的,刚好能和你们的豆糕搭配着卖。”
辰时初,来往的行人越聚越多,整条街市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人声鼎沸,从街头至巷尾,到处都是食物的香气。
阮祺虽然是腼腆的性子,但这时也顾不上许多了,跟着伯母一起高声吆喝。
喊不动了便戳戳身边的清珞,让他也过来帮忙。
清珞难得露出尴尬神色,张了几次口也喊不出来,最终只得道。
“……我还是帮你们看着蒸笼吧。”
“不用看蒸笼,”阮祺想了下道,“你会简单算术吧,那过来负责收钱吧。”
红豆糕和绿豆糕皆是两文钱一个,五文钱三个,人多起来很容易算错,阮祺记性不差,但并不擅长算数。
清珞颔首,伸手接过钱袋。
这会儿刚过辰时,集市上的行人多半都是来买早点的。
时间充裕的便会在有座位的摊位上吃碗汤面馄饨,时间不够的,便会单要几个烤饼包子,裹在纸里揣在路上吃。
“这糕点怎么卖?”有带孩子的妇人过来问价。
清珞照实答了,却见妇人撇了撇嘴,似乎不满道。
“这么小一块儿就要两文钱,我看一文钱还差不多。”
摊位上的红豆糕是糯米粉包裹上豆馅,蒸熟后再撒上一层糖粉的,个头并不算小,散发出阵阵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