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1 / 2)
赵有当闷着头抽了一口又一口,最终飘了半屋子的烟雾,才终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瞧着,青哥儿这是打算翻天啊!”
安平县·淀粉肠铺子3
桂香婶子翻了个身,哼了一声:“我还不知道你?你又要说什么女人和哥儿不能骑在汉子头上,村里该乱了那一套了。”
赵有当作为村长,自有他的一番考量和大局观。办学堂是好事,让哥儿和女子去上学也不是不行,人家石渠村不就让女子和哥儿在学堂里旁听?家里的媳妇识几个字,也能教给孩子,这都不算什么。
可倘若不让女孩和哥儿去上学,家里的小子也不准去,还要被从作坊里除名,这味道就变了。这不仅仅是沈青想要帮扶村里的女孩和哥儿,落在赵有当眼里,更是沈青开始借作坊行驶权力,插手村民家事了。这哪能行?
“青哥儿年轻不懂事,只能看着眼前。心是好的,可这事儿搬起来哪有那么简单?你常在村里行走,还能不清楚?有那偏心眼子的人家,别说哥儿和女孩了,就是小子,也有只让偏疼的孩子去,剩下的留在家里干活的。现在青哥儿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些人家还能不闹?”
村里的孩子可没有娇养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当家实际上指的就是干活。六七岁,甚至五六岁的丫头小哥儿,都能家里的杂活儿一把抓了。刷碗、洗菜、喂鸡、割猪草、带下头的弟妹……再大一些,就能踩着板凳站灶台跟前做饭,洗全家的衣裳,上山拾柴火、割猪草。
至于小子呢?村里虽然重小子,可那是生不出小子的人家,等生的多了也就不稀罕了。就好像小鸡村那个王三,不就是这样?
家里不受宠的小子,小小年纪就要下地,锄头挥不动,拔杂草、间苗、浇地总能干,平日里吃的水也得挑。
所以村里人为什么热衷于生孩子呢?多子多福不是一句空话,除了武力值摆在那里能震慑村里其他人之外,对于买不起奴仆的穷人而言,子女就是最好的奴仆,孩子多能替父母分担活计的人就多。
许多人年纪轻轻,二三十岁便能在炕上一坐一天不用下地,自有儿女把家里的活计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只需要动动嘴,瞧见哪里活计做的不好只管张嘴骂人,便能过得十分舒坦。
虽说也不是人人如此。可即便是比较疼爱孩子的连二婶,她舍不得让连蓉洗衣裳,却也会在自己洗衣裳之前,让连蓉去把水倒好、衣服泡上。
现在青哥儿强行要求村里人把女孩和哥儿送去学堂,家里这些杂活自然要落回父母身上,凭白多了许多活儿要做,谁能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