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1 / 2)
不光不用她帮忙引流了,自己还沾上了光。
她本来就有实力,两场比赛下来,很是吸纳了一大批粉丝量,现在也是同款的红光满面:
“不止,现在《歌声有你》已经彻底成了流量场,等着看吧,前面还只是小打小闹,总决赛的时候,多的是人想千金
买名声。”
“确实,这可是一个大好的露脸机会。”周伟刚也不得不承认她说的有道理,他们节目的性质是公益慈善,这本来只是一个特色,但等节目大火后,热点跟慈善碰撞在一起,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明星做慈善向来是诸多话题的一种,平时捐款最多可能就是一百万两百万,但这种场合……
于红豆断定:“肯定会有人捐一千万以上。”
“不光是为了出名,捐款金额过大的话,无论是投票方还是被投票的一方都会成为全场焦点,马巍背后的万盛不会错过这大好机会的。”
“只要把大额资金投给马巍,他不光能一跃成为票数第一瞬间人气上涨,万盛安排投票的人也能立刻成为全场最亮眼的存在,他们再买一些通稿吹一吹,那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了。”
周伟刚也是盘了盘剩余选手:
“还有耿向前,他在复赛举了安百星的灯牌,这是想用【前辈做粉丝】的身份来投票了,这老头,一大把年纪了,倒是什么热度都能蹭。”
可惜被他选作【蹭热度对象】的安百星压根没发现这位前辈,轮到他的时候全场都在乐呵呵的各种冲底下的粉丝招手,没有配合的来个“受宠若惊”“红了眼眶”,导致压根没多少人提耿向前的名字。
甚至周伟刚怀疑,现在那一批提“耿老竟然也喜欢安百星”的压根就是耿向前买的水军。
他越想越觉得头疼:“节目不火的时候谁也想不起来我们台,现在节目火了,一个个倒是凑上来了。”
“要是让他们夺了盛董的风头,我们台长非要心梗过去不可,他现在可是一门心思的想着抱盛董大腿……不对,是以后能长久稳定的合作。”
于红豆被老友逗笑了:“你这总说实话的毛病啊,不过也挺好的,现在《歌声有你》火了,你就是再不会说人话,以后也不用坐冷板凳。”
她也期望盛泉不吃亏,毕竟对方一手捧起《歌声有你》,怎么也算得上是她的贵人:
“往好处想吧,盛董名下有华星,流动资金不会低的,我虽然没有接触过她本人,但也看得出来她心里有成算,被她一手栽起来的树,她是不会让别人摘了果子的。”
盛泉确实正在摘果子。
不过是摘农家乐的果子,明琪也在旁边跟她一样垫着脚尖努力去够,费劲千辛万苦摘下来了,就一脸的高兴。
袁子欣:“……”
旁边明明有矮矮的果子,真不知道她们俩为什么非要去费劲巴拉够高处的。
“有点挑战才好玩嘛。”
盛泉带着明琪从果林出来,接过袁子欣递过来的文件,认真看完,满意的签字:“不错,就按照这个路线来发展吧,《鹤华年》确定开播时间了吗?”
“确定了,下个月开播,应该是想趁学生还没开学,所以有些赶。”
“没事,王总老谋深算,有他坐镇,出不了错。”盛泉接过司机大哥递过来的纸巾,擦擦手里的桃,吭哧咬了一口:“唔!好吃。”
袁子欣向她报告自己的发现:“万盛那边组成了一个分析团,专门用来分析您在《歌声有你》总决赛时预计会投多少票。”
“分析团?”盛泉有点想笑:“只听说过谈生意报价的时候会有分析团,没听说过捐款做慈善都有分析团的。”
娱乐圈里各个明星捐款都是有个大致数字的,万盛要是真的想压她一头,最能成功的概率就是直接爆出一个超高数。
但他们搞出一个分析团,这摆明了就是想在她投的票数上面不多不少压一小头,比如她投三千万,他们就投三千两百万。
想踩着她获得利益她也不是不能理解,但万盛又想夺走所有头彩,又不想付出太多,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难怪顾兆每次说起万盛都是一副“迟早倒闭”的表情。
袁子欣倒觉得万盛虽然这样做一点都不大气,但还真有可能让他们偷了家。
“这个分析团还真的有可能判断出您手中的大致流水,我们要不要早做准备?”
“不用,让他们闹去,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分析出个什么结果。”
盛泉并不是盲目自大,她又不是初出茅庐,公司资产和公司流水可不一样,万盛公司流水能有一个亿,她倒立洗顾兆的头。
别说流水没这么多了,就算奇迹发生,他们有一个亿的流水,那也不可能全部拿出来做慈善。
尤其她还有顾兆这个“万盛股东”,他表示就算那两个愿意用上个人资产,最多也只能凑出四千万现金。
四千万当然不少,但盛泉手里可是有一个亿。
这些试图摘她桃子的货,最终只会成为她的垫脚石。
等上车的时候,盛泉就在后座发现了一袋新鲜采摘下来的桃子。
于向晚不在,这是她的董助干的。
比起在公司里忙到飞起的董秘,董助只需要跟在董事长身边,负责董事长周边的一些繁琐小事,比如管理文件,提醒行程,安排会议,以及……买董事长夸过的油桃。
盛泉对于董助的需求并不大,但既然顾兆把人送过来,她用着也还是挺安逸。
毕竟虽然有顾兆这个全能总裁在,但身为董事长,她也不是真的就能一天天啥事也不干的,至少公司大方向上的决策,重要文件的签署都需要她来,有个董助就会方便很多。
在溪南的这段时间,她也没有只吃喝玩乐,比如现在,在去农家乐快乐了一把后,回到酒店的盛董就一头扎进了书籍的海洋。
《企业变革与管理创新》
《华夏人才战略》
《宏观经济》
这些书有的是王总推荐,有的是顾兆推荐,有的是华夏书,有的是国外的书,总之合在一起后数量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