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1 / 2)
他在最后写上了水泥的方子。
这个时代还没有水泥,建造常用的石灰砂浆和蜃灰做胶凝材料。
石灰砂浆使用最为广泛,但不能在潮湿环境下砌墙,更不能在水中使用。除此之外强度也不够,即便加入黄黏土来提高硬度也不够优越。
蜃灰则是用蜃壳烧成的灰,用途和石灰相近,且性能比石灰优越, 但只在沿海地区广泛使用,远不能和水泥比。
除了这两者, 还有一王牌,“糯米灰浆”。
这个就厉害了,其特殊之处在于掺了糯米浆。
用糯米灰浆作为砖石砌体中的粘结材料,如果使用得当,效果完全不输水泥浆。
但它成本昂贵,一般只有官府重要建筑和大户人家才会使用。
而大部分农家百姓建房原料就是黄黏土,连红砖都不常用,毕竟吃都吃不饱,谁舍得拿糯米用于建造。
另外糯米灰浆每次制作都要专门熬制糯米浆,太过麻烦,比例也不好掌握,一个不小心就成豆腐渣工程了。
不如水泥可以提前制成粉状,现用现拌。
有了水泥自然就有了水泥混凝土,叶如尘在信中毫不夸张地说水泥混凝土与石头硬度一样。
并表示准备开一个水泥厂,帮圣上看看是否可行,这次新区修路就要用水泥混凝土,盖房砌墙也要用水泥浆。
若是不错的话就能大批量生产,不说卖到全国各地,仅周边省份就够了,还有西边儿的军事边防,绝对供不应求。
这产业链发展起来后可猛了呢,圣上要是给钱了,水泥厂就是官府的,不但能带动陇州经济,挣得钱还都是公家的。
啧啧,叶如尘心想,这么好的点子都贡献出来了,若是圣上不心动,就莫怪他自己出钱开厂,辞职回家养老了。
给圣上的信写完后,叶如尘想了想,又写了一封信。
反正要往京城跑,顺便给几位好友道声好。
陇州目前的穷是一个死循环。
村里的地必须要种,否则就没有粮吃,更交不上税。
但没钱买肥料再加上各种原因,就算费时费力种上了地,一年下来收成也见不得有多好。
百姓想出门挣钱也没有门路,莫说村里,就是城镇都没有太多的就业岗位,于是家家户户只能缩衣节食。
一小部分壮年劳力被困在了家中的几亩田间,而更多的则是背负行囊外出务工,这又造成了劳动力严重流失的问题。
还有人才流失,读书稍微读出点名头的人也都留在了外面。
要打破这个循环,就要找到关键点,即“就业岗位”。
陇州需要改变的地方太多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叶如尘等不及一点点来。
所以才决定直接动大刀,在陇州城内划一个新区。
脱贫攻坚要从城市入手,增加陇州城的就业岗位,只有陇州城先发展起来了,才能渐渐带动下面的县一起富裕。